一.羊链球菌病
羊链球菌病俗称“嗓喉病”,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。以下颌淋巴结与咽喉肿胀、纤维素性肺炎,呼吸异常困难,各脏器出血,胆囊肿大为特征。
1症状 羊病初精神不振,食欲减少或不食,反刍停止,行走不稳(拐腿),结膜充血,流泪,后流脓性分泌物,鼻腔流浆液性鼻液,后变为脓性,口流涎,体温升高至41℃以上,呼吸困难,咽喉、舌肿胀,粪便松软,带粘液或血液,怀孕母羊流产,有的病羊眼睑、嘴唇、颊部、乳房肿胀,临死前呻吟、磨牙、抽搐。急性病例呼吸困难,24小时内死亡。一般情况下2~3天死亡。
2剖检变化 皮下结缔组织充血,咽喉部高度水肿,胸腔内有胶样渗出液,肺实质充血,呈浆液纤维素性肺炎。肝脏肿大,表面有少量出血点。胆囊肿大,充满黑绿色胆汁。肠黏膜脱落,肠内容物混有血液。
3防治方法
①每年3~4月,用链必应(羊链球菌灭活菌苗)预防接种。大小羊只一律皮下注射5ml,羔羊建议分点注射接种,免疫期可维持半年以上。
②加强饲养管理,做好防寒保暖工作,疫区要搞好隔离消毒工作。
③新霉素、阿米卡星、多西环素、头孢噻肟、头孢曲松、恩诺沙星、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治疗。每日2次,连用2~3日。配合清肺的中药,如麻杏石甘散或清肺散等。
二.羊支原体肺炎
羊支原体肺炎又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,是由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,其临床特征为高热,咳嗽,胸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,病死率很高。
1症状 潜伏期一星期左右,最长可达四星期以上。最急性病例表现体温迅速增高,食欲废绝,痛苦咳嗽,数小时后呼吸极度困难,可视黏膜高度充血、发绀,多数窒息死亡。典型的临床症状是:病初体温升高,精神沉郁,食欲减退,继之出现咳嗽,流浆液性鼻涕。几 天后,病羊高热稽留,咳嗽加重,呼吸困难,眼睑肿胀,流泪,头颈伸直,腹肋紧缩,腰背起伏呈痛苦状。鼻液转为黏液性或脓性,并常常粘于鼻孔、上唇,变为铁锈色。肺部叩诊有实音区,听诊呈支气管呼吸音或呈摩擦音。触压胸壁,病羊敏感、疼痛。慢性病例全身症状 轻微,间有咳嗽和腹泻,鼻涕时有时无,身体衰弱,被毛粗乱无光。
2剖检变化 病理变化多集中在胸部,胸腔有淡黄色液体,病变部位呈红色或灰色,切面呈大理石样。胸膜变厚而粗糙,附有黄白色纤维素,或与肋膜心包发生粘连。心包积液,心肌松弛、变软。有的病例可见肝、脾肿大,胆囊肿胀,肾肿大溢血。肺小叶间质变宽,界限明显,支气管淋巴结肿大,切面有出血点。
3防治方法
①坚持自繁自养,勿从疫区引进羊只;加强饲养管理,增强羊的体质;对从外地引进的羊,严格隔离,检疫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。
②本病流行区坚持免疫接种。羊群每年3~4月份接种亚博直播肺必应疫苗,普通肺必应成羊5ml/只,羔羊3ml/只,高端浓缩肺必应成羊3ml/只,羔羊2ml/只。一免1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。
③羊群发病,及时进行封锁、隔离和治疗,治疗可选用恩诺沙星、氟苯尼考、替米考星、泰乐菌素、头孢类、磺胺类药物,结合清肺的中药如麻杏石甘散、清肺散进行治疗。
三.羊巴氏杆菌病
羊巴氏杆菌病又称羊出血性败血病,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以肺炎和败血症为特征的一种疾病。
1症状 最急性型 多见于哺乳羔羊,突然发病,出现寒战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常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。急性型 病羊精神沉郁,体温升高到41~42℃,咳嗽,鼻孔出血,有时混有黏液。初期便秘,后期腹泻,有时粪便全部变为血水。病羊常在严重腹泻后虚脱而死,病程2~5天。慢性型 病羊消瘦,不思饮食,流脓性鼻液,咳嗽,呼吸困难。有时颈部和胸下部发生水肿。角膜炎,腹泻。临死前极度衰弱,体温下降。病程可达3周。
2剖检变化 胃肠道黏膜水肿、溃疡和弥漫性出血;胸腔内有黄色渗出物;肺淤血、水肿、出血,常见纤维素性胸膜肺炎。
3防治方法
①预防:发现病羊后要立即进行隔离,将被污染的垫料、垫草清除干净,并对病羊污染的圈舍、运动场及各种用具进行彻底消毒。必要时用高免血清进行紧急治疗。
②治疗:使用最敏感的药物控制原发病。青霉素、链霉素、氯霉素、庆大霉素、头孢类以及磺胺类药物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。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~30毫克,庆大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00~1500单位,20%磺胺嘧啶钠5~10毫升,均肌内注射,每日2次,直到体温下降,食欲恢复为止。